未来城市,设计赋能
发布时间:2022-10-31 14:00:05
浏览次数:
作者:F
近日,ARCHINA建筑中国编写的第一本室内设计专辑《室内中国》正式发售。依托理性的建筑视角,本书从ARCHINA建筑中国全媒体矩阵平台上的上千份样本中甄选出80多个优秀作品,类型涵盖办公、餐饮、休闲娱乐、酒店民宿、商业零售、人居、文化教育、展览展示等。来探讨科技赋能创意、可持续创意、城市更新、交互创新体验等新理念。
本书是ARCHINA 建筑中国编写的第一本关于室内设计的图书,依托理性的建筑视角,精选众多优秀的室内设计案例,呈现这些年室内设计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与变化。身处设计行业,我们是城市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我常说,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未来我们生活的城市会如何发展,未来的城市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如何令城市与人共同成长,是城市建设者们应有的思考。
中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蹒跚学步到步履矫健,经历了从探索到有序发展的过程。近些年,随着国力强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的审美日益提高,人们对美学、对设计的认知和需求日益增长。
01 科技赋能创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创新。 这些年,我和我的团队越发意识到数字化对设计的巨大推动力。我常常思考,未来的设计如何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通过数字化助力设计价值实现的同时,降本增效,让设计为大众、为行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我认为设计与科技本应是一种共生关系,科技是促进设计行业成长的重要推手。在科技的推动下,先进的创意设计软件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延展了创意的可能性,令设计更大胆、更富有想象空间,焕发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基于用户大数据行为研究、空间智能分析及趋势研究,能够实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和前瞻性洞察,帮助设计师为客户带来更具价值的空间;在效率层面,通过数字技术的加持,可以解决设计过程环节复杂、易出错、不好管控的问题,设计流程的顺利推进、交付管理的完善标准等,都需要数字化的助力。 02 可持续设计 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产业链的碳排放量占比相对较高,可以说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分。作为设计师,我们是城市美好空间的缔造者,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更应该关注城市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好的设计分三个层次:首先要做好看、实用的设计;其次要做能创造商业价值的设计;最高层次是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设计。
如何从设计全生命周期出发,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室内空间,实现碳中和目标下的可持续设计,是城市建设者们应该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根据这些年对可持续设计的探索和研究,我和我的团队发现,在设计的全生命周期中,依托绿色低碳材料、模数化设计、能源效率指数等大数据分析,建立系统化的可持续设计行业标准,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设计从业者进行可持续设计的推进和落地。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设计师应通过可持续、人性化、亲生命的设计策略,在有效控制增量成本的同时,选择低碳、节能的材料营造舒适合理的水、声、光、热环境,并通过智慧运营达到项目全周期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还应结合精神、人文、美学、在地性等多种因素,深入了解使用人群的工作和生活习惯,真正打造减碳并兼顾美学及活力的可持续空间。
03
城市更新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带来人口和产业聚集,城市密度不断增加导致可用空间紧张;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增速放缓,城市发展逐渐从“扩大增量”转变为“优化存量”。 面对复杂多样的市场状态以及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等方向的宏观调整,城市中大量已建空间显现出产业衰落、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空间老旧等问题,亟需更新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设计从业者不仅要从城市发展出发,充分尊重历史与人文,还应关注社会产业结构升级,分析与洞察当前使用者的深层需求,积极拥抱新趋势;以空间功能转换为载体,以场所精神营造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顶层目标,用设计架设一条连接现在与过去的桥梁,为未来城市和人们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04 交互创新体验 基于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及对行业未来发展可能性的探索,我们有理由相信“交互”将成为未来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当下的主力消费群体而言,他们在线下消费场景中更青睐的是有代入感、互动性强的消费体验。因此,未来新型商业空间的关键点在于通过整体氛围的营造和设计创新,用全新的交互体验触达用户心智,在品牌与用户间建立一种深层次链接。 此外,随着科技进步及人类认知水平的迭代,“元宇宙”的概念快速崛起,未来类似于“元宇宙”的全新社会形态和生存方式将成为可能,它不仅是技术能力的表现,更是互联网时代与现实世界高度互融的创新交互体验,势必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空间设计。 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城市的生长过程中,设计应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赋能城市,赋能生活,赋能未来。对我们每个从业者来说,只有立足当下,脚踏实地,用心面对每一个设计项目,才能拥抱更光明的未来。
——摘自《室内中国》序